人物简介:杨贤禄,男,60岁,退伍军人。林秀荣,女,56岁,家庭妇女。
事迹简介:家住广德县桃州镇大木桥社区杨家湾的杨贤禄、林秀荣夫妇,妻子是个普普通通家庭妇女,丈夫是个退伍军人,本是到了可以当公公、外婆的年纪,然而32年来他们却始终像一个新生儿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患有智障重病的女儿。几十年里,形影不离,日夜陪伴,不离不弃。夫妇俩最大的遗憾就是直至今日女儿未能喊上一声“爸爸妈妈”。
正 文:杨贤禄和林秀荣的女儿杨磊出生于1987年,小时候她活泼可爱,和一般孩子没有什么区别。6岁的时候经常持续发烧,她们就带上小杨磊去附近的小诊所治疗,那时候就在医院靠打青霉素链霉素来退烧,只要发烧就选择去附近的小诊所。后来鉴于持续的发烧未见好转,他们心急如焚,带上孩子四处求医,但仍不见效果。直至后来只要有人说哪家医院好,夫妻俩就去那家医院,每次却都是失望而归。然后托熟人找到上海复旦一个医学专家,经确诊是医疗事故,药剂过量导致后小脑损伤,并且无法恢复正常。得知结果后,夫妻俩犹如晴天霹雳,内心的内疚涌上心头,说是自己的无知害了女儿一辈子。从此亲戚朋友都劝说这日后是个负担,放弃算了,夫妻俩毕竟也还有个儿子,或者再生一个,但是夫妻俩舍不得。不仅如此,他们也从未放弃过继续治疗。这些年来,听说有一老中医针灸效果好,他们立刻带着女儿去;听说南京对治疗脑损伤有效,他们连忙带着女儿前往……从患病至今,他们省吃俭用四处借钱,带着孩子前往湖州、上海、南京等地求医,期望能够找到治疗方法,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有次在看病回家的路上,有两位好心的乘客劝杨贤禄夫妇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然后自己重新生活。杨贤禄夫妇当即拒绝道:“这是我们生下的孩子,我们就要负责到底。”
如今,女儿杨磊已经32岁了,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一切生活起居全要由林大姐一人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重担就全落在了杨爸爸身上。除恶劣天气外,他每天都会去工地找活干。定期检查的药费都是一家人提前需要筹到,种种压力让杨爸爸心力交瘁。最难受的是每年夏天,杨贤禄患有皮肤病,全身有三分之二皮肤如鱼鳞片,覆盖皮肤的毛孔,导致天热的时候无法排汗,个中滋味无法言喻,但一想到外出就诊又是一笔大的开支,杨贤禄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难过时就只有买点药膏涂一下。最让他难受的是这几个月白天都无法外出劳作,无奈只能到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去地里干农活,种点蔬菜补贴家用。夫妻俩分工明确,杨妈妈每天清晨起床后,准备早餐,帮女儿穿好衣服、刷牙洗脸、换洗尿布,女儿的一日三餐都需要她来协助才能完成,干一上午农活还得回家几次,隔段时间要敦促她上厕所,晚上要给女儿洗澡,泡脚按摩,打点好女儿的一切,才能结束自己一天的忙碌,拖着疲惫的身体入睡。这么多年的辛苦操劳,也使她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痛病。有人叹气说:“养儿养女防老,你养这样的孩子有什么用呢?等你老了她又该怎么办,你儿子还有两个孩子,负担也重啊!”林大姐满腹辛酸,想到自己和孩子爸有天老了再也照顾不了她了,无奈的说道,“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负责,更需要父母的爱!我和她爸爸在一天,我们就要照顾她一天,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饿一顿肚子。如果我们都放弃她了,那她该怎么办呐!”
杨磊不会说话,有头疼脑热也表达不出来,身体不舒服就用手锤头。为了让女儿生活得舒适安全,夫妻俩就加宽床沿并附加一块围板,担心女儿睡觉掉下床来。在简陋的家中见的最多的就是各种见所未见的小型木制、藤制家具。一颗颗铁钉、一根根竹枝无不见证了这对慈爱而伟大的父母亲对女儿的体贴与爱怜……
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林大姐始终守护在她身边,她去哪就带到哪,没单独上过一次街,串过一次门,回过一次娘家。林大姐常打趣到,“别人都害怕女大不中留,我这倒挺好的,女儿永远在我身边。”
尽管三十二年的细心照顾和寻医求药仍然未能使得杨磊喊上一声“爸爸妈妈”,但林大姐,杨大哥无怨无悔。邻居们都说,杨磊离不开林大姐的悉心照料,林大姐却说,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离不开女儿。一家人朝夕相伴,女儿总是寂静无声,时而呵呵傻笑时而闷闷喃语,却始终没办法进行语言的表达。三十多年来,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严酷寒冬,无论在晨曦中还是黄昏下,他们始终安然地守护在女儿身边。
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杨磊的认知里可能无法感受到父母对她的这份恩情,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无一不为之震撼,为之动容。这种坚持,这种对子女超乎一切的爱,值得被宣扬被传播。正如邓丽君一首歌中唱到,“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慢行,一段接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