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桃州南路,“文明示范街区”竖牌引人注目,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护栏让整条街更加规范有序,沿街商户经营秩序、交通秩序井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以来,广德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和提升市民素质,大力实施全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成果丰硕。
“好人广德” 道德品牌新跨越

2016年我县共有11人入选安徽好人及提名,14人入选宣城好人,邱村镇中心小学和邱村中学“程东东爱心帮扶小组”等好人事迹在各大媒体广为转载,这是我县持续深化“好人广德”工作的有力支撑。2016年以来,我县常态化开展月评身边好人工作,共评出“广德好人”100余人;评选产生了第三届广德县道德模范12名,提名奖获得者12名,并结合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开展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虽然大多数道德模范不善言辞,但他们质朴的语言,平凡的善举却感人至深。
同时,为丰富宣传载体,扩大好人效应,2016年,我县相继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道德讲堂总堂等宣传阵地,通过平面、视频等宣传展示好人事迹,开办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故事,桃州四小学生向美晔讲述安徽好人杜勇医生事迹令众人落泪,潜移默化的让广大市民群众接受道德的滋养。
“乡贤文化” 孕育和谐新乡风

2016年,我县积极挖掘本土乡贤文化,推动乡贤文化在全县范围内培育发展。开展“学乡贤,做乡贤”活动,选树了一批优秀乡贤典型,深化乡贤精神影响。开展了优秀家规家训征集,在全县范围征集优秀家规家训近万条,评选优秀家风故事24篇并进行表彰。在全市“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训”微宣讲竞赛活动中,我县大学生村官金黄新睿荣获一等奖。
四合乡先行试点乡贤文化馆建设,利用乡贤故居古宅改造建成了我县第一个乡贤文化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乡贤文化“大课堂”,同时,该乡注重对火狮子、地花鼓、大板龙、江南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这些历史积淀中凝练出精华,重拾“家乡记忆”。
县妇联会以“文明家庭”创建为推力,促进形成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近年来,共评选产生52户“广德县最美家庭”,有17户家庭获评“安徽省最美家庭”,邱村镇宋百云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同时,以“最美家庭最美家风”故事巡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好家风宣传教育。
“志愿服务” 传递文明新风尚

2016年,围绕重要节点、重要场所、重点人群,开展了“文明交通劝导”“高、中考爱心护考”“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关爱困难职工、助残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月”“12·5国际志愿者服务日”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万余人次。同时,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对已登记在册志愿者的培训,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2016年,我县已登记在册志愿者达6496人。
在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努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广德公益小天使资助项目、“小雨滴”资助行动、“青芒”志愿者协会、“壹苗”基金等一批新兴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其中,广德县公益小天使项目获评2016年8月份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其主要活动事迹在《小康生活文明风》杂志上刊登。
美德少年 搭建成长新平台

2016年,我县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多次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加强部署调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发挥已建成的9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育人功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的中国梦” “三爱三节”“学习雷锋 做美德少年”等活动,开展文明校园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了良好的校园平台。
县教体局积极推动孝文化进校园,震龙小学将孝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通过环境熏陶感染、课程活动引领等方式,让优秀的德、孝精神和优良家训家规引导孩子们成为美德示范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同时,常态化开展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整治行动,不定期开展摊点整治,严厉打击迷信和色情等非法出版物,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
联点共建 全民创建新格局

集中机关单位、职能部门和社区力量,以22个片区为具体单元,形成了创建“以片区带城区”的联动效应。各片区共建单位工作日期间安排机关工作人员进入片区开展巡查活动,即巡即改,纠正出店经营、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对突出难点问题及时梳理登记“挂号”,并逐一“销号”解决,全年各责任区累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数百次;同时,利用发放《致市民一封信》、《致业主的一封信》、《问卷调查》、《创建应知应会知识》等宣传材料,加强创建宣传,引导市民参与支持。
“联点共建”在帮助社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秩序、提升市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对文明县创建和“联点共建”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持续提升。
城区创建 构建城市新风景

以“三治三增三提升”为抓手,坚持建管相结合,集中治理与日常管理并重,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文明交通是城市流动的名片,创建以来,公安局、城管局联合开展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施划停车位5380个,整治乱停乱放16918车(次)。同时,新闻媒体对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及文明交通劝导等工作多管齐下整治交通秩序乱象。如今,机动车乱停放、非机动车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现象有明显改观。横山南路建材市场脏乱差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市民反映强烈,在这次创建中由城管局牵头,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开展集中整治等对建材市场进行专项清理,经过整治,建材市场整体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诸如此类的整治推动着城市文明,2016年,共清理存量垃圾107650 吨,拆除乱搭乱建17135.5平米,清除违法广告及“牛皮癣”8000余处,修复人行道板30000余块,更换窨井盖15000余个,设置隔离栏2000余米,设置建筑围挡约10000平方米。
乡镇创建 打造乡村新面貌

在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镇创建也是如火如荼。县新农办定期组织对乡镇“三线四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考核,推进了乡镇环境卫生和集镇秩序的明显改善。各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公路沿线、集镇、景区周边等乱堆放、乱停车、乱搭建、乱设小广告等乱象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县创新农村清洁工程管理模式,全县年投入3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9个乡镇垃圾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村民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乡村环境显著改善。
在乡村环境面貌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日益丰富,乡镇以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了节日演出、体育健身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统筹推进村组好人、星级文明户、十星清洁户等各类评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对入选对象进行表彰,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倡树了文明新风。
长效管理 助推再上新台阶

我县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创成省级文明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文明创建一线进行现场调度,反复强调建设成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广德,把长效机制建设好,文明习惯养成好。
文明在路上,创建无止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必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坚持“久久为功”的思想,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市容市貌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小区规范化管理等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八大”巩固提升行动,逐步实现创建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下运行,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和社会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