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这场来势汹汹“战疫”让原本热闹的新春佳节变得冷清。面对挫折与挑战,广德市各级好人迅速行动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用善行义举诠释了“好人”的温情底色。
坚守岗位奋战一线
51岁的“宣城好人”陈树琴,是卢村乡的一名乡村医生。这个春节她没有休假,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年前起,她便和乡、村干部一起为武汉返乡的14名务工人员进行居家隔离管理。防疫宣传、心理疏导、每天2次上门随访测量体温是陈树琴每天必备的工作。“干了几十年乡村医生,熟悉村里情况,关键时刻我必须出上一份力。”

陈树琴每天“全副武装”坚守在疫情防疫第一线
家住东亭社区的李保前,是东亭乡第一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也是我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宣城好人”。疫情来袭,他每天都紧绷着弦,时时刻刻都在围着“疫情”转。从大年初二起,就始终坚守在疫情防疫的前沿战线上。每天他骑着电动车,不但要为七八里外的居家观察人员购买生活物品,还要赶在早上八点前到达居民家中,为他们测量体温、做记录、消毒消杀、拉家常。东亭社区有村民近4000人,他的足迹遍及东亭社区每一个队组角落。
“他每天起早摸黑的,儿子都看不到他的人影儿,我和儿子都知道他在忙要紧的事儿。”妻子谢琴虽然很担心,但还是默默地在支持他。

李保前一大早将购买的生活物品为居家观察人员送去
暖心相守志愿同行
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各级好人纷纷穿上红马甲,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支援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当听说一线防疫人员防护口罩极其紧缺,“宣城好人”宋宗强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工厂延期开工,把发放给工人的口罩免费赠送给一线防疫人员,并告知他们还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购买到更多的口罩捐赠。他还多次为深夜卡口值班的志愿者们送上夜宵,给他们送去寒夜的温暖。作为杨滩镇三合村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宋宗强时刻身先士卒,勇做群众身边的带头人。

宋宗强(右一)为深夜值班的志愿者们送宵夜
杨滩镇的“相邻相亲”理事会副会长、“广德好人”汪运国,主动号召理事会爱心人士,前往集镇小区挨家挨户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多为一户人家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他还带领理事会成员来到镇村交通管制点,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纸巾、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

汪运国将生活物资捐赠给防疫一线人员
“您是这个小区的吗?麻烦您出示一下证件进行登记,还要帮您测量下体温,体温正常的话您就可以回家了。”面对小区业主,姚良卿亲切的说道。
自疫情爆发后,“中国好人”姚良卿立即销假上班,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瑞园小区门口,每天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人员登记、入户摸排、宣传动员、体温测量他一个也没落下。
“从疫情一开始,他就挨家挨户摸排核查,每天他都会在小区门口帮我们逐一排查,我们住在这里感觉很安心。”小区业主说。

姚良卿为小区出入业主测量体温
2020年2月3日,宣城市发布紧急倡议书。当看到本次疫情重灾区和防控主战场的湖北省医疗临床急救用血告急时,“中国好人”、宣城市道德模范吴险峰积极响应、身先士卒,主动来到广德市中心血站捐献了300cc热血。“在这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吴险峰说道。

吴险峰无偿献血助力疫情防控
爱心接力共克时艰
“我虽然看不见,但我也想把更多希望和光明带给他人,希望大家都能团结起来,早日渡过难关。”他叫赵传庆,是一名电器修理工。自幼因病双目失明,靠着低保和少许维修金生活。疫情发生后他把自己修电器零零散散攒下的一千多块钱全部捐出,用来帮助一线抗疫人员。身残志坚的他在2016年获评“广德好人”荣誉称号。

赵传庆为村民修理电器维持生活
誓节镇个私协会党支部书记、“广德好人”戴泽林在掌握疫情发生的消息后,主动召集党支部全体党员召开线上支部会议,倡导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出上一份力,并发动誓节镇个体商户开展“抗击疫情·你我同心”募捐活动。通过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募集15800元的防控物资,为当地一线防控工作解了燃眉之急。

戴泽林(左二)捐赠物质助力疫情防控
“宣城好人”戴洪义得知各地都在捐献善款时,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便第一时间组织发动竹乡志愿者捐款。短短几天时间,筹集善款22590。58元。“公益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将爱心的种子撒向更多需要的地方。”这是戴洪义的信念,也是他对待公益的决心。

腾讯公益平台·一起捐平台
据了解,自2014年加入广德竹乡志愿者协会,戴洪义就一直坚守在公益事业的岗位上。多年来,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800多小时,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100余次,每年还会捐款几万元,帮助和温暖了许许多多的人。
结语: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冬天虽然寒冷,但好人们的点滴善举,却温暖着我们无数的心。这场持久战,谁都不是局外人,让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共同迎接那灿若桃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