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在第57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安徽省广德市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陈红英深入网格、商户,开展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广德市党政领导班子靠前站位,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动员下,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用“雷锋精神”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筑牢红色“防控墙”
每天早上7点半,桃州镇景贤社区的楼道长马晓萍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的检测点上,为来往的市民核实身份、测量体温,忙完了,她还要和几位居家隔离的居民联系,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疫情期间,楼道长利用微信群及时将民意、政策上传下达,同时深度走访摸排,解决好“家门口”的事,通过“小单元”作战有效地激活疫情防控“神经末梢”。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志愿者迅速行动,参与到体温测量、车辆登记、人员排查等工作。通过发挥志愿者对本地居住人员、楼栋单元等情况更加熟悉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了疫情防控难度,同时极大地缓解了防控力量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36个行政村和137个小区已做到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
“受疫情影响,很多陪读家庭暂时没有返城居住,我们就利用这个空隙,提前摸清情况,及时与这些租户对接好返广事宜。”桃州镇升平社区居民阮明祥是“红袖章”志愿巡逻队的骨干力量,连日来,他和志愿者们风里来雨里去,排查租房户360余户,1000余人,用“辛苦指数”换取小区居民的“安全指数”。
像阮明祥这样参与一线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广德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大志愿服务平台、1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汇聚了全市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共20000余名志愿者,他们共同筑起了抵御疫情的红色“防控墙”。
唱响防疫“主旋律”
“咱老百姓,别乱行;不恐慌,时时刻刻关注疫情;不轻视,万不可盲目来放松……”广德市文化服务平台的文艺志愿者廖志洲,自编自演的快板《众志成城战疫情》,通过郎朗上口的快板书,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被各大网络平台争相转载。
疫情防控中,广德市各地基层文艺工作者,“百姓名嘴”以及中小学生,主动“发声”,创作歌曲、快板、花鼓戏、童谣等艺术化宣讲作品40余个,用“土话”“童言”传递温暖和希望。
要想疫情防控做得好,宣传工作少不了。广德市活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资源,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疫情通报和防疫知识。同时各地志愿者拿起小喇叭、开上宣传车,利用手机微信、宣传册等,引导群众戴起口罩、少出门、不聚集,让疫情防控宣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卢村乡丁冲村李长梅是“广德好人”,也是该乡好人志愿服务队成员,在疫情中,她和队员们奔走在各个村庄,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劝导村民红白喜事简办不办,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好人倡议,群众响应。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亮出“好人名片”,全市710名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亮身份、做表率、助防控”,争当疫情防控急先锋。
搭建服务“暖心桥”
“老姜、大米1袋、洗发水1瓶……”,听到电脑的提示声,茅田村志愿者周幽迅速拿出笔,将电脑上的物品代购单登记下来。柏垫镇的茅田村是广德市海拔最高的村子,交通十分不便。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购物难题,茅田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开通“便民代购车”,村民们通过手机登记所需物品,志愿者就会开着“代购车”去买,并第一时间送到村民家中。
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广德市各新时代文明所(站),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和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生活物品“代购”服务,用点滴爱心和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个人。
“虞师傅,菌菇棒的生产还顺利吗?今天来了多少社员啊?早上的体温测量登记都做了吧?”2月26日上午,广德市农技志愿者涂维东来到位于桐花社区的江华菌业合作社,详细了解生产防疫情况。为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广德市组织176名农技志愿者,包联1056名种养大户或农业科技示范户,点对点为他们提供疫情防控、农机保养、病虫草害防治等农业指导服务。
四合乡“义剪”志愿服务队为一线人员和村民免费理发;邱村镇“电保姆”志愿服务队为村民解决用电难题;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为居家观察的外来返工人员送上杂志图书……广德市各地志愿者纷纷发挥专长,为一线工作者和群众提供多样暖心服务。
防疫不忘困难群体,帮扶慰问尽显温情。广德市各地志愿者在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时刻关注困难群众。东亭乡的志愿者们向困难老人送上了棉被、营养品等生活物资,卢村乡志愿者为五保老人送去口罩和米油。“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像雷锋一样,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别人,给予他们温暖,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李霞说到。(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