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村民的眼里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她,在侄女的眼里虽不是亲妈却胜过亲妈;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像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小叔子的女儿。她就是王光娥,柏垫镇土桥村村民。
近日,记者来到柏垫镇土桥村一组汪罗冲25号,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光娥,她为人爽快、热情好客,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今年53岁的王光娥1982年与丈夫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儿子,丈夫家兄弟三人,父母年迈。当时,全家人就靠2亩田与十几亩山地维持着生活。后来公婆相继过世,兄弟三人也分了家。王光娥为了生活省吃俭用,用存下的钱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帮人运送毛竹,生活慢慢地有了好转。
就这样平淡的日子维持到2006年,小叔子因小时候营养不良而造成了后天性的轻微智障,直到35岁才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王光娥告诉记者,小叔子不仅有轻微智障,脾气也不好,平时还爱喝酒,正是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妈妈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离家出走了,至今没有回来过。从那以后,王光娥毅然承担起抚养侄女的重担,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在侄女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她最温暖的依靠。而当时,她自己有两个儿子,同时抚养3个孩子,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担子更加沉重了。
王光娥说,当时丈夫开三轮车帮人运送毛竹赚了一点钱,但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她与丈夫做起了编制竹篾的生意。一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赚的钱都赔了,外面还欠了十几万的债,眼看两个儿子就要成家了,王光娥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那几年她带着年幼的“女儿”跟随丈夫到处打工。“生活所迫,我只能带着孩子出去打工,那几年孩子也受了不少苦。”她说,现在孩子上一年级了,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她让丈夫一个人在内蒙古打工,自己回到老家找了一家餐厅洗碗,而孩子除了周末都是在校住宿,每当周末的时候,王光娥就特别想抽空陪陪孩子。“孩子平时都是住宿,只有放假回来,她也希望家人能够陪陪她。”
然而为了挣钱,王光娥不得不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每当孩子放假时,她都会提前去超市买点包子备在家里,自己出门前放在电饭锅里,嘱咐好孩子中午自己热热。想到这里,王光娥忍不住用衣角擦干眼角的泪水。与孩子的多年相处有太多令她感动的事,有次中午提前下班她第一时间赶回家看孩子,可孩子看到自己却哭了,说没有想到大妈会这么早回来。为了避免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她总是告诉孩子“你是有妈妈的,大妈就是你的妈妈。”
如今孩子已经9岁了,王光娥也离不开这个“女儿”了,她们之间早已结下了剪不断的亲情。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让她太操心过,可这个“女儿”却时时刻刻牵着自己的心,天冷了怕她在学校冻着,一个人在家怕她吃不上饭……曾经也有人说过你这么用心地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值得吗?她说:“孩子小需要人照顾,并且需要母爱,而我所做的这些,天知地知我知,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够了,不需要孩子记住我,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