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凝结着大批老干部的血与汗,拼搏与牺牲。老干部的革命功绩,永远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碑上。
1945年郑立谟同志参加了新四军,当过卫生员、军医,从事过航空地勤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郑立谟同志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也是在这个时期他下决心跟随着共产党的脚步,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不怕牺牲的勇气,深入骨髓。淮海战役中,面对敌军的迫击炮层层轰击,排长李大贵的右大腿负伤,血流如注。于是郑立谟同志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立马跑到李排长身边去抢救他,及时帮李排长包扎伤口止住了血。在抢救李排长的过程中,他也遭到敌机的俯冲扫射,他的左小腿受了伤,随后被送去团救护所做了扩创手术。1952年,郑立谟同志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打击侵略者。
1958年郑立谟同志退出现役,转业到卢村联合诊所。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更无法开展工作。于是,他开始对卢村联合诊所整顿,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开会讨论交流等方式,在短短几个月,使得卢村联合诊所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干部都对诊所反应很好。1962年,郑立谟同志调入到县医院工作,他说:“医院工作重点在基层,在病房,在科室,一切都是为了病人。”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他都会到病房去看看,问一问每个病人的病情、家庭经济情况、有什么困难和意见。特别是对重大疾病及经济困难病人,时常帮助他们解决药费及无钱吃饭的困难问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郑立谟同志理解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重量、也理解了“人民”二字所蕴含的内容,从此为人民办实事,成了他的坚守。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成了他的原则底线。
1983年6月,郑立谟同志离休在家,虽然组织上给了他很好地照顾,但他是个不愿闲着的人。他时刻在想:“自己虽然16岁就参加了革命,可那是过去,现在离休了,不能整日在家待着。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更有意义吗?”。在他八十六岁老母亲生病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在母亲的床边打着地铺,从洗脸、洗脚、端水、端饭、倒屎、倒尿无不亲力亲为,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母亲很快就得以恢复。不仅对家人如此,在邻里之间同样是这样。遇见邻里间的争吵和纠纷,他总是第一时间主动了解情况,积极化解双方的矛盾。年岁高,不缺志气;腿脚不便,但心存高远。在日常善举中,郑立谟同志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起舞的人生,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郑立谟同志平时生活中待人和善,生活上也力求节俭,一件普通的棉袄陪伴了他十数年不舍得换,可在疫情面前,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他毫不犹豫的从自己积蓄中拿出5万元,委托老伴前往银行向武汉市红十字基金会捐款。“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在一起努力、一起支持,作为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生命不止、贡献不止,我必须奉献一份爱心。”他说。
2022年5月16日,郑立谟同志与世长辞。回顾他的一生,有在部队中的成长经历;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血与火的洗礼;有在革命建设时期的曲折坎坷;有在医疗战线中的辛勤付出。一块块勋章上镌刻着他的功勋,浸蕴着他为国为民的初心。他践行着初心与使命,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入党时的诺言。他的乐观和积极进取是一种精神财富,是我们应该推崇和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