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路口的斑马线经过改造后,从纯白色变成黄白两色,融入蓝色的‘小脚丫’,充满童真童趣,孩子们看着更加明了更加喜欢了”,散步的刘阿姨赞赏道。这是由大木桥社区申请打造的本市首条卡通出行斑马线,是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一个小缩影。
近年来,大木桥社区根据社区人口分布特点聚焦未成年人群,融合党建、服务、活动,叠加特色资源,持续开展儿童友好系列活动,推动家校社多向奔赴、协同育人,为社区儿童少年营造和谐、安全、多元、多彩的成长环境,持续立足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推动基层治理“大变化”,并于2024年4月,成功申报省儿童友好社区!
基层治理“童”助力 拓展儿童友好“工作圈”
“儿童议事会”是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细心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大木桥社区围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要求,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成立“儿童议事会”,为儿童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推动共建关注、关心、关爱儿童成长的幸福家园。议事会以“提出议题——讨论议题——形成决议——落实行动——监督反馈”为路径,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议案。自成立以来,已召开儿童议事会3次,围绕3个讨论主题提出的议案均被采纳和实施,熙春书房的整体风格就是儿童议事会讨论的结果,不仅如此,在书房的空间布局、书籍配送等方面也都听取了儿童议事会的意见。儿童议事会的设立,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把社区建设的话语权与儿童共享,充分推动了儿童友好社区氛围的营造。
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既需要社区力量,又离不开家庭的参与。为扎实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大木桥社区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积极宣传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父母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正确引导;并根据辖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接受教育的不同,有计划地召集家长进行集中授课,提高家长素质,助力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组织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劳动教育、体育健身等活动,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重要连接点,真正实现“儿童带动家庭 家庭改变社区”。
夯实社区“硬基础” 打造儿童友好“生活圈”
社区门口,用于收集儿童意见、接收儿童投诉的“一米信箱”和根据儿童议事团建议新建的“九宫格垃圾分类游戏区”,总能以其鲜艳的色彩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结合辖区未成年人较多的实际,在空间打造、色调选择时就融合考虑儿童友好发展原则,以儿童视角布局,增加儿童元素建设的办公楼,更呈现出浓厚的儿童友好氛围。
大楼内部,开放式服务大厅、防震减灾科普馆、熙春书房、心理咨询室、文化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等等,一应俱全。为发挥辖区志愿者特长,于去年7月成立的“乔姐姐对你说”心理咨询室,由广德市心理协会副会长龙戴清担任首位“乔姐姐”,每周一晚及周六全天为儿童等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每年暑期,大木桥社区依托科技局、图书馆、博物馆等阵地优势,以安师大教师志愿者为教育团体,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益课程——“七彩课堂”,让孩子们在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中收获成长。
大木桥辖区内儿童友好资源丰富,共有3所早教托育机构、4所幼儿园、1所小学和10家校外兴趣培训机构,可全方位满足未成年人受教育需求;又有口袋花园、沙滩公园、无量溪公园及广德市体育场、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体育健身学习场所,可全时段满足全龄化儿童的活动需求;还有小满童书馆、熙春书房、彩虹桥绘本馆等公益性阅读空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维佳康口腔等医疗资源,共同为大木桥社区儿童友好工作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硬件基础。
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与美好。下一步,大木桥社区将按照“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优化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将“五大友好”贯彻社区服务全过程,因地制宜进行适儿化改造。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推动儿童友好与社区治理双向赋能,以社区治理为核心,以儿童智慧反哺社区治理,为儿童成长搭建“看得见、能做主、有收获”的“大舞台”。(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