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德革命斗争的历史启示
阅读数:400 本文字数:3566
□ 县委党校李胜江
第16旅指战员在操练缴获的日军92式步兵炮
川军5个师在广德前线集结准备狙击日军
一、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革命斗争
(一)北伐军进驻广德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革命军在广东正式兴师北伐。1927年3月初,北伐军第二军在副军长鲁涤平和副党代表共产党员李富春的带领下,先后进驻广德。广德县城各界群众两千多人,聚集在东门夹道欢迎北伐军的到来。3月8日,在城内举行了数千人参加的军民联欢会。在刘永昌等人的号召和领导下,广德成立了军需供应委员会和运输队、担架队、向导队,积极支援北伐军。第二军在驻广期间,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建立革命政权,组织民众团体,打击封建势力,捣毁天主教堂。时间虽然不长,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广德暴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相继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29年冬,中共广德县委成立后,王金林、邓国安积极筹划武装暴动。1930年3月,他们在花鼓塘一带发动和组织农民开展分粮斗争,揭开了斗争的序幕,并在黄金坝组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4月,王金林率队到独树街活动,策动民团30余人起义成功,一批农民和纸工参加起义队伍,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7月,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游击大队。8月16日,游击大队在铜沟收编郎溪毕家桥沈云山、毕小田为首的土匪武装100余人,兵力扩充到7个连600余人。10月上旬,皖南红军独立团在独树街正式改编成立,团长王金林,政委邱宏毅,参谋长李帮兴。红军武装力量的扩大,使苏维埃运动也随之发展。花鼓、西坞、沙塘头、侯村等乡村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和群众团体。中共广德县委召开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代表大会,筹建广郎宣地区的苏维埃政府,并选举出席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1931年10月,在国民党重兵的“清剿”下,皖南红军独立团被打散,王金林被捕,暴动失败。广德暴动在广德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广德人民继续革命培养了干部,对苏皖浙赣地区的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杭村大捷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从1937年到1943年间,日军先后四次占领广德,犯下了滔天罪行。广德人民在许道珍、周嘉琳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争。1943年11月王必成率新四军十六旅挺进郎广,建立了郎广抗日根据地。1944年,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郎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他们烧杀淫掳,无恶不作,军民恨之入骨,十六旅四十八团寻机歼敌。3月29日上午9时,驻门口塘据点的日伪数百人,又来到杭村(今新杭镇)一带“扫荡”。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立即电告王必成旅长,同时命令三营营长徐超和教导员郑大芳率部占领杭村西南的慈菇山,实行正面攻击。他指挥一营抢占杭村东南的木鱼山高地,侧击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70余人,缴获日式九二步兵炮一门。杭村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斗志,巩固了郎广抗日根据地,使广德成为苏南根据地向南发展的基地,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郎广“十三太保”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实行反革命两手政策。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中共中央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经过多次让步,终于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初,广德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随苏浙军区部队北撤,张思齐、许道珍等率领留守人员在郎广一带坚持战斗。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各方势力先后涌向广德,他们立即进行反攻倒算,包围、袭击我留守部队,惨杀我落伍人员和农会干部。郎广工委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战斗,结果工委只剩下8人,他们是张思齐、许道珍、王自强、史纪昌、李轩、孙朝庭、叶德胜、张明;郎溪剩下5人,即丁浩、孙德胜、孙登启、韩明奎、张忠智,两处合在一起共13人。郎广一带民间便联想到宋代“十三太保”,就将他们誉称为“十三太保”,希望他们为老百姓打出一片安康和乐的江山,成为地方上威名远扬、造福黎民的一代英豪。郎广共产党人没有辜负百姓的期望,他们在上级机关的正确指导下,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建立、扩大游击根据地,开展反“清剿”斗争,终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杭村大捷
二、中国共产党广德革命斗争的历史启示
(一)坚定理想信念
“英雄志向实伟大,勇士流血最光荣”。广德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坚守革命的理想信念,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是开创革命新局面的精神支柱。面对着极为险恶的斗争形势,广德的党组织、革命军队和政府干部以及广大革命群众,怀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坚信革命必然胜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乐观向上、斗志昂扬。
艰苦的环境和严酷的斗争,使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据《广德县志》记载,1930至1949年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486位之多,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青山埋骨,但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他们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而献身。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革命品质,就能够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二)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广德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决、彻底地走群众路线是开创革命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反之,没有建立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甚至脱离群众,必将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许道珍、周嘉琳、王必成、张思齐等广德革命斗争领导人,都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们了解群众疾苦,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他们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死与共、冷暖相依。人民群众也真诚地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反之,广德暴动的党和红军领导人,都是入党不久的热血青年,革命经验不足,“不能抓住群众的迫切需要来领导群众”,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建立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得不着群众对于敌人行动一切消息的供给与传达”,且斗争中执行了过“左”策略,遭到群众的反感,使红军孤立无援,被动挨打。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联系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的现状看,调研活动往往是“被安排”、“被调研”,走的是“康庄大道”、看的是“优美盆景”,见不到实情、起不了作用,还对党的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下基层不仅“身”下,还要“心”下,真正与老百姓打交道、交朋友,才能有效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坚持党的建设
广德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从大革命时期的广德青年社、广德县临时党部建立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广德县委、宁广县委、孝广县委,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苏村支部、广德县工委、广郞县工委、广郎中心县委、广北、广南县委、广德县委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郎广工委、太滆和郎广分工委、广南和广宁孝县工委、路南分工委,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严格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党的建设,健全了组织,统一了思想,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得广德革命形势持续发展。
反之,广德革命斗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由于不注重党组织建设,存在较严重的“单纯军事思想”和“个人英雄主义”,致使广德暴动失败。诸如没有健全党的组织,党对军队的领导有名无实;党员长期没有组织生活,红军战士对党缺乏认识;党群联系不密切,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不协调等等,致使红军“脱离了党的领导而变成个人的领导”,士兵及下级长官“崇拜最高的军事领导者而取消党的信仰”,“几乎只有团长而忘却了党”。
(四)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广德革命斗争史说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开创革命斗争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当年,革命斗争虽然是十分困难危险的,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农民、纸工及其他革命群众,不怕任何困难危险,团结起来,奋起斗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险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切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今天,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广德先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奋进,克坚攻难,这样才能开创我们事业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郑大芳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