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万福在自家屋顶翻瓦时,不慎从屋檐上滑落,左脚足跟肌腱断裂,医生告知他,从此不能干体力活,落下了残疾。住在广德县誓节镇坞沙村的山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在山里谋生活,不能干体力活怎么行?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张万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方向。
在医院住院治疗了4个多月,在家休养了1年多后,张万福闲不住了。他儿子还小,家庭负担很重,他没有闲下来的“本钱”。
张万福有着农村人的倔强和吃苦精神,同时,还有农村人少有的精明。脚受伤后,他看到很多村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他就干起了贩竹笋、板栗、吊瓜子生意;看到城里人对花卉的喜爱,就搞起了花卉盆景种植……,在此期间,他不仅学会了开三轮车,还学会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他自己还种植了5亩的吊瓜、5亩的板栗、2亩的映山红和盆栽,特别他最得意的是他的映山红移栽技术,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年他一年映山红销售收入在5万元以上。
几年下来,张万福可以说走遍了周边县市的边边角角,吃尽了酸甜苦辣,也收获在当时来说不错的经济收入。长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张万福,感觉到总是倒买倒卖,小打小闹,挣不到什么钱,再者没有技术,不成规模,很难适应市场变化。他想发展自己的产业。
2009年,张万福在浙江安吉收吊瓜子时,看到有些村民不仅种植吊瓜子,还种植了香菇。村民种植的香菇不仅产量高,口味好,而且生产香菇棒的原材料,在老家到处都是。当时他就燃起了种植香菇的想法。
为了保险,张万福当年特意到浙江、江苏和上海多地的农贸市场进行考察,发现市场价格很好,市场供不应求。
当时,搞香菇种植也不是一帆风顺,朋友和妻子都劝阻过,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原来的生意做得好好的,虽然挣钱不是很多,但市场熟悉,收入还算稳定;二是没搞过香菇种植,技术上心里没底,市场也不熟悉,主要还是家庭有负担,亏不起!
张万福并不是一个听人劝的人,他又犯了倔劲,说干就干,当年就跑到浙江拜师学艺。第二年就投资5万元,在自己门口的承包责任田里建起了3个香菇种植大棚。为了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比以前更加能吃苦耐劳,菇子高产时,他能守在大棚里采菇几天不睡觉;为了降低成本,他学会了菇棒的制作;为了好的价格,他开着三轮车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万福当年不仅收回了本钱,还盈利3万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张万福完全寝沉在成功的喜悦。好的开端,大大激励了他创业的抱负。
2010年,他又投资十多万元,建了5个大棚,雄心勃勃的张万福想今年大干一场。成功的道路总是坎坷的,当年上半年夏菇菌棒被感染,全部绝收,亏损了七八万元,给刚刚收获成功喜悦的张万福当头一棒。不服输的张万福,整天整天泡在大棚里找原因,还带着感染的菌棒多次到外地请教师傅,查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制作菌棒的时候,消毒不彻底,有杂菌感染;二是在南方雨水期,大棚四周没有做好排水,照成菌棒腐烂。找到原因后的张万福,下半年又东拼西凑的借来几万元,到浙江请来师傅指导菌棒制作和排棒,小心翼翼地照看着。还好,冬菇收获不错,不仅产量高,价格也很好。他说,他在2010年,没有收获到经济收入,只收获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2015年,他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一个香菇种植基地,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还建了两个冻库。现在,他不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香菇种植能手,也是当地最大的香菇种植大户。在他的带领下,本村和临近几个村的很多村民也开始从事香菇种植,并且形成了市场,很多外地经销商都会到当地去收购。
张万福是个有爱心的人。2010年,张万福被选聘为誓节镇坞沙村残协委员,他跑遍了每个残疾人家庭,对每个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了然于心。村里离县城有近百里路程,到乡镇政府也有近40里路程,残疾人有什么事,他主动帮着办。村里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香菇种植户,找他询问种植技术,他每次都是随叫随到,毫无保留。
他富起来了,但他知道残疾人创业的不易,2014年,他就萌生了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想法。今年5月份,在县乡残联的帮助下,60名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到他的新大棚里参观学习,他给残疾人讲授香菇种植技术,亲自做示范,讲述自己创业经历,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培训会上,他承诺:只要是本乡镇残疾人种香菇的他免费教技术,资金有困难的他可以按成本价提供菇棒,销售有困难的他免费提供帮助。
今年,他安置了4名残疾人到他的大棚内采摘香菇,还组织当地11名残疾人种植户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经济共助的“三共”服务,为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的“三缺”残疾人提供菇种、技术以及香菇营销策略等。张万福说,“我们合作社的目标不仅是让本社的11位残疾农民通过努力,实现自强,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和我们一起通过种植香菇走上致富路。”有人问他为什么干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说,“我想为残疾人做点事情!”